索引号 | 5304002025161708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8-13 |
雁归红塔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观察
用青春智慧助力基层发展
——雁归红塔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观察
志愿者带领社区孩子外出研学。
志愿者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思思/文 通讯员 刘思宏/图
盛夏如火,青春如歌。在红塔区的热土上,雁归红塔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过了五年历程。2025年暑期,这项品牌活动再次如约而至,来自云南师范大学“山海为邻·华青新声”青年先锋队的121名志愿者齐聚红塔区,以“山海为邻·华青新声”为主题,深入红塔区的基层,用青春智慧助力红塔区基层发展。
青春实践 服务社会
今年,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联合红塔区委宣传部、红塔区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红塔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红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山海为邻·华青新声”雁归红塔“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心设计了“红色文化”“基层治理”“雏鸟成长·七彩假期”三大模块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发表90周年,青年先锋队走进聂耳故里,开展“以声聚力”红色研学活动。在聂耳纪念馆聆听“五老”专题党课,通过数字化展陈系统深入了解国歌创作历程。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青年先锋队的志愿者深入红塔区10余个社区,开展理论宣讲、法治教育等活动30余场,惠及居民5000余人。非遗传承板块同样精彩纷呈,青年学生在玉溪青花街非遗工坊体验“寒武纪奇虾陶艺”制作,让沉睡亿万年的海洋生灵在指尖重生。
同时,“七彩童年·雏鸟成长”夏令营在玉溪开营。志愿者创新设计“趣味语文”“彩虹心桥”等特色课程,通过“我是高原小诗人”“小小口才主持人”等生动形式,引导孩子用童声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减轻了家长暑期带娃的压力,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地校合作结硕果
2021年暑期“三下乡”项目启动之初,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首批青年先锋队志愿者走进红塔区开展志愿服务时,还只是小规模的试点探索。
“为让志愿者们发挥自己所长,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建立了‘需求清单+专业匹配’的工作机制。”红塔区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刘思宏介绍。五年来,这种精准对接模式不断完善。地校双方每年都会提前调研需求,制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参加实践活动的志愿者人数逐年增加,影响的社区和人群越来越多,“小试点”蜕变成了“大品牌”。2023年升级为知名实践品牌后,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的中外青年参与。
2025年6月17日,玉溪市人民政府与云南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地校合作推向新高度。同年,项目正式定名“雁归红塔”,寓意青年学子如候鸟般定期回归开展志愿服务。
云南师范大学“山海为邻·华青新声”青年先锋队指导教师唐于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红塔区的合作,创新合作模式,研讨各方需求,有计划、有针对地为基层提供精准服务,以“红色文化”“基层治理”“雏鸟成长·七彩假期”三大模块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构建青年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和红色故事的实践育人体系。
相关阅读:
- 暑期“文博游”撬动文旅消费新增量 2025-08-13
- 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清凉游”引爆避暑热潮 2025-08-13
- 雁归红塔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观察 2025-08-13